杜鹃红,菜花黄,清明细雨牵人肠。山重重,水茫茫,思念故人最难忘。一杯酒,字数行,青青子衿常思量。乍莺儿百啭断续,燕子飞来飞去。近绿水、台榭映秋千,斗草聚、双双游女。饧香更、酒冷踏青路。会暗识、夭桃朱户。向晚骤、宝马雕鞍,醉襟惹、乱花飞絮。
清明节由来
清明,乃天清地明之意。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”另《岁时百问》是这样解释的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
常言道,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。时至清明,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℃以上,空气清新,阳光明媚,景色宜人。诗人杜牧的诗句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一般是指中国南方春季的降水频繁。4月江南雨日大多数在16天左右,雨量在100毫米以上,部分地区雨量还要更多。这时天气常常时阴时晴,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。此时华南的气温已经达到15℃以上,而且雨量也继续增多。
农事活动
清明时节,气温转暖,草木萌动,天气清澈明朗,万物欣欣向荣。北方旱作和江南早、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,人们纷纷挽起袖子,卷起裤管,下田抢晴播种早播。大江南北、长城内外,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。
但在清明前后,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,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℃,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,所以水稻播种、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。在西北高原,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,抵抗力弱,此时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。
节日习俗
祭祀扫墓
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或者收拾供品打道回府。
插柳
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、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、在屋檐下挂柳、妇女头上簪柳、男子身上佩柳、儿童吹柳管、墓前插柳挂纸钱。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记淮河岸边的寿春(今安徽寿县)岁时说清明日,家家门插新柳,俗意谓可祛疫鬼。《芜湖古今》记芜湖风俗时说,清明日“清晨,街市叫卖杨柳。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,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“。
荡秋千
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踏青
清明时节春光明媚、草木吐绿,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。踏青又叫春游,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,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,既追思先人,又健康身心,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。
放风筝
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象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农业谚语
春分后,清明前,满山杏花开不完。清明后,谷雨前,又种高粱又种棉。春分后,清明前,满山杏花开不完。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。清明种瓜,船装车拉。祭罢祖,就种瓜。清明到,麦苗喝足又吃饱。清明后,谷雨前,十有八九保安全。
暖气片停暖后
很多的小伙伴在供暖期结束后,家中的暖气片也就不管不顾了,可是到了来年再次供暖时问题就产生了,主要的是不注意暖气片的保养问题,暖气片不注意保养的话会加快暖气片的使用寿命,甚至再次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很多的漏水问题等等,严重可致使后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。
1、确定暖气片材质,不同材质的暖气片其保养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。
钢制暖气片需要进行满水保养,保证暖气内氧含量较低,减少腐蚀,延长使用寿命;
铜铝复合暖气片无须满水保养;铜铝复合暖气片其材质耐腐蚀性能好,热媒通过与铜管接触,没有碱化和氧化,防腐性能强,使用安全,比较适合北方的水质及复杂的供暖系统。
2、经过一个采暖季的使用,暖气片及暖气室内采暖管道表面不免有空气中的污物附着在表面,停暖后要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干净,擦拭时严禁使用强腐蚀溶液,也不可使用尖锐锋利的物品刮擦,以免损害表面。
3、停暖后暖气系统受热胀冷缩的变化,个别暖气设施接头、跑风可能会出现漏水等情况,这时要注意检查各种接头、暖气跑风处是否松动漏水。
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 。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”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又是一年好时节。踏青赏春、外出游玩虽好,但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,游玩时大家也要戴好口罩。